EN / CN

户外运动服装面料的几大特性

发布于:2020-03-07 13:43浏览:0


户外运动的种类很广泛,但专门的户外运动服装,如冲锋服等主要适合登山和滑雪等高寒运动。户外运动除了需要参与者自身的身体能力和技术要求外,还需要适应恶劣天气和复杂的地理环境,保障运动员的人身安全。

 


户外运动服装和家居服装虽然没有本质差异,但由于户外和运动两个特性,对服装的要求也相对严格,严格:户外运动产生的热量大,汗水蒸发,在要求服装散热和通风性能良好的野外遇到风雨雪雾是不可避免的服装应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能,户外运动应尽量减轻负荷,服装应尽量减轻野外风力强,高山寒冷,防风保温性能高,室外洗衣条件有限,在服装抗菌防臭和防污染性要求的野外作业攀岩穿过森林,服装要求良好的抗拉伸性和耐破裂性……从纺织技术的角度来看,这些性能要求非常严格,而且还有很多指标相反。任何一种单一的天然或化学纤维都不能达到这些要求,只能通过多种纤维的复合和多途径化学整理尽可能达到这些功能。

 


1、保暖性:
保温性与织物的厚度密切相关,但户外运动不允许服装变厚,因此保温和轻量化符合户外运动服装的特殊要求。最常用的方法是将氧化铬、氧化镁、氧化锆等特殊陶瓷粉末加入到聚酯等合成纤维的纺丝溶液中,特别是纳米级微细陶瓷粉末中,能够吸收阳光的可见光并将其转化为热能,能够反射人体自身发出的远红外线,因此具有良好的隔热和储热性能。当然,也可以将远红外线陶瓷粉、粘合剂和交联剂作为制剂,对织成的织物进行涂层处理,进行干燥和烘烤处理,使纳米陶瓷粉附着在织物的表面和线之间。该整理剂发射波长8~14m的远红外线,具有抗菌、抗臭、促进血液循环等功能。

 


另外,根据生物仿真的原理,参考北极熊的毛的构造,使聚酯纤维的内部成为多孔中空状,纤维内含有大量不流通的空气,使外部成为螺旋状,能够保持蓬松性,在面料轻的条件下发挥良好的保温作用。当然,服装甚至织物都是双层甚至三层的,所以非循环空气层增加,也是传统的保温措施之一。

 


2、防水透湿性:
运动发出大量的汗水,而户外不可避免的风雨,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不仅要防止雨雪浸湿,而且要及时释放出汗。幸好人体散发出的是单分子状态的水蒸汽、而雨雪则是聚集状态的液态水滴,它们的体积大小相差甚远。此外,液体的水具有表面张力的特点,即聚集自身体积的性质,我们在莲叶上看到的水是颗粒状的珠子,而不是平铺的水渍,因为莲叶表面有一层蜡质的羊毛组织,由于表面张力引起的水滴不能在蜡毛层上扩散和渗透。如果你将一滴洗涤剂或洗涤剂溶解到水滴,水滴会立即分解并蔓延到荷叶上,因为洗涤剂降低了液体的表面张力。

 


防水透湿服装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特性,在织物上涂布提高PTFE(与耐腐蚀纤维之王)的聚四氟乙烯PTFE的化学成分相同,物理结构不同)织物的表面张力的化学涂层,尽量不将水珠收紧,使其在织物的表面展开或润湿,从而无法透过织物组织的空隙同时,该涂层具有多孔性,单分子状态的水蒸气可以顺畅地透过纤维间的毛细管孔扩散到织物表面。

 


进行了大运动量后,在野外停下来休息的话,由于外部气温低,汗不能马上排出,衣服的内层会形成水滴,有时会变得不舒服。所谓的“结露”现象。有一种被称为“低结露”的特殊透湿性整理技术,使用聚氨酯(PU)和亲水性纳米陶瓷粉末涂布织物,避免大量蒸发汗液时吸收过多汗液蒸气,衣服内部的水蒸气超过饱和蒸气压变成水滴的现象。

 


除了在纤维和涂层上下功夫之外,在织物的构造上,尽量吸湿可以出汗。例如,采用双层组织结构、内层用疏水性纤维、外层用亲水性纤维时,汗液通过毛细管作用从皮肤转移到内层纤维,外层的亲水性纤维和水分子的结合力比内层的疏水性纤维强,因此水分子再次从织物的内层转移到外层,最后排放到大气中。

 


3、抗菌防臭性:
因为运动的特点,汗液,皮脂腺分泌。而且户外条件不能经常换衣服,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微生物也是大量繁殖,造成不愉快的气味和瘙痒。因此正规的户外运动服装都是经过抗菌防臭化学整理的。整理的途径一般是将具有杀菌作用的有机季胺型、咪唑啉型表面活性剂和银、铜等重金属离子用树脂和交链剂固定在纤维上,使其具有一定的耐洗涤性。当然,选择杀菌剂的一个重要原则肯定是无毒或低毒,否则就是舍本求末了。

 

近年来,日本对天然抗菌整理剂的研究进行了很多探索,如芦荟、艾叶、桉树、玫瑰等具有杀菌作用的香油提取物,覆盖在多孔性有机微胶囊或多孔性陶瓷粉末附着在织物上,用树脂交换固定,用摩擦、积压等机械作用缓慢释放杀菌剂达到耐久性整理的目的。这种天然抗菌剂不仅无毒无害,而且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应成为抗菌整理的发展方向。但是,由于固定抗菌剂的手段有限,抗菌剂的耐洗性不充分,洗涤时抗菌性能会下降,一般几十次后就会完全消失。

 

历史文章